中捷教育交流与合作概况
一、双边教育交流
中捷两国的教育交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1957年,我国与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其中含有教育交流条款。从那时起,中捷双方就开始互派留学生和学者,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在捷克学习的留学生达200余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捷两国在教育领域中开展了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自1996年起,中捷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开始签订教育交流协议。根据协议,每年双方都要交换一定数量的政府奖学金生;互派汉语和捷克语教学的教师;互派从事短期研修与培训的语言教师以及互派一定数量的教育考察团组。
2000年5月,捷克教青体部部长泽曼先生应邀率捷克教育代表团访华,在北京签订了《中捷2000-2003年教育交流协议》。
2002年10月,捷克教青体部第一副部长皮茨尔应邀率捷克大学校长代表团访华,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促进了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2003年9月,中国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应邀率中国教育代表团访捷,在布拉格签订了《中捷2004-2007年教育交流协议》。新协议大幅增加了政府间互换奖学金留学人员的数量,同时捷方参与交流的院校由原来的2所扩大到7所,交流的学科领域也大大扩展。
2004年5月,中国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应邀率中国教育与财政代表团访捷。双方对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并就今后的合作前景,特别是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双方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事宜进行了探讨。
2006年10月,中国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应邀率中国教育代表团访捷。与捷教青体部高层加强了接触,达成了共识,并促成在捷设立孔子学院意向书的签署。
2007年4月,中国教育部郑树山部长助理应邀率中国教育代表团访捷。
2008年7月,中捷两国教育主管部门签订了《中捷2008-2011年教育交流协议》。根据新协议,政府间互换奖学金留学人员的数量由原来的每年15人增加到20人。
2012年11月,中国驻捷克大使于庆泰与捷克教青体部第一副部长伊日·南特尔签订了《中捷2012-2015年教育交流协议》。主要内容有:每年互换200人月奖学金留学人员到对方国家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推动汉语和捷语教学;鼓励两国高校建立交流合作等。
2013年6月捷克教青体部第一副部长伊日·南特尔率捷克教育代表团赴华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
2013-2014学年度,共有47名捷克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赴华留学,17名捷克学生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赴华留学;有9名中国学生学者通过中捷政府互换奖学金赴捷留学。与此同时,自费到中国和捷克留学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自2008年以来,有8名在捷自费博士生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二、中捷校际交流
近年来,中捷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主要形式有:互派专家教授短期讲学、合作研究;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进修;交换学术信息及图书资料等。签订校际协议的高校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与查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帕拉茨基大学、浙江大学与捷克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布尔诺工业大学、湖南大学与布拉格化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与奥斯特拉发工业大学、山东经济学院与布拉格经济大学等。
三、捷克汉语教学
捷克开设汉学专业的高校有查理大学、帕拉茨基大学、马萨里克大学。前两所学校的汉学专业历史比较悠久,均有本科、硕士两个层次。此外,布拉格经济大学、捷克技术大学等高校也将汉语专业作为选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为了支持捷克的汉语教学,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国家汉办、社科院以及驻捷使馆多次向捷克有关院校赠送了中文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
2003年,我国在捷克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HSK) 考点。每年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在100名左右。
2007年9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合作举办的捷克首家孔子学院成立。
2007年12月,布拉格中华国际学校孔子课堂成立,每年约招收100名学生在校学习。
每年由驻捷使馆举办的“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及各种汉语推广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捷克青年参加,汉语学习在捷克持续走热。2013年有17名捷克学生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赴华留学。